2015年10月12日
前面的發言已經充分說明了一國兩制和一國良制孰優孰劣。問題在於,如何實現一國良制?可能在座體會都很深的是,在這條已經是異常艱難的路途,曾經誓言反共復國,傾全力支持大陸民主化運動的台灣深藍,原本應當是我們最堅定的同志,卻在弔詭的台灣政治情勢下,逐漸分化,甚至局部赤化。很多人批評他們因為利益而墮落了;我以為呢,利益可能是其中一個要素,但統派轉紅的動因,還遠不止這麼簡單。
我最初想到的題目是,試析臺灣紅統與大陸綠獨。再想想時間可能只夠談紅統,就改成了,試析臺灣紅統的來路與去路。等到我到酒店開始趕發言稿,我才發現這個話題還是太大,發言時間完全不夠展開,而且我還有很多問題沒研究徹底,還需要調查數據來修正補充,所以今天我僅僅就我四次去台灣和在網路社區接觸到的印象談一點粗淺的思考:他們為什麼從反共變得親共?我們還有沒有可能將他們拉回我們的陣營?
自從台灣解嚴,台灣的政治敘述就離不開統獨,統獨爭吵之熱鬧,甚至遠遠蓋過了具體施政的討論。一個台灣人的政治觀,差不多可以簡化為兩個坐標:統獨(兩岸關係)+ 制度(具體施政)。同樣,我們對兩岸關係和未來安排的態度,也可以簡化為兩個坐標:統獨(兩岸關係)+ 制度(根本制度)。這樣,我們就可以畫出四個象限來對號入座:(我本想放幾張PPT但臨時抱佛腳來不及做就省略了,反正大家也很容易想象)
但這四個象限還不足以精確描述台灣日趨分化的政治光譜。
獨派有急獨有緩獨,有建國派有歸日派,有激進獨有溫和獨。值得一提的是,溫和獨所拋出的「中華民國=台灣」的論述,獲得了一部分並不反感中華民國國號和國旗的淺綠甚至不少藍營分化出來的淺藍的認同,他們承認自己是華人,甚至不否認自己是歷史和文化意義的中國人,但他們認為大陸和台灣的關係就好似英國和美國,這群人常常被稱為華獨,我更喜歡叫他們「移民獨」或「民國獨」。同時,從藍營分化出來的另一批人,雖然內心高度體認自己是華夏子孫是中國人的事實,對中華民國的國號和青天白日紅的國旗保有相當深厚的感情,但因為不敢挑戰洶湧的獨派輿論,同時不堪國際上對中華民國的打壓,也支持「中華民國=台灣」,他們忿忿不平的是,憑什麼可以有兩個德國兩個韓國不能有兩個中國呢?
這樣子,統派就只剩下了藍統和紅統。
十二年前我和一批立志推動民國憲政復興的朋友第一次透過互聯網關注台灣大選,我們當時接觸到的和經常互動的,不是墨綠、赤綠,就是深藍,色彩分明,很少中間色調。那時候統派還是藍統的天下,至少在藍營大多數網民心目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國=中國」仍然是毫無疑義的目標。那些年我們看到台灣有人打五星紅旗的新聞,都只是不屑一顧地嘲笑:中共派到台灣的匪諜餘孽罷了,成不了氣候!哪裡想到,今天紅統竟然蔚為大觀。
其實台灣最早沒有紅統,只有紅獨。
通常認為民族主義是一種右傾的意識形態,分離主義則是左傾的意識形態。事實上,「兩個中國」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中共。我們都知道李登輝主張中國應該分成七大塊,其實毛澤東比他早幾十年,早在1920年就提出了要把中國分成二十七塊,他自己則至少將歷史定位瞄準到了「湖南共和國」的國父。中共在自己獲得政權之前,一直鼓吹各省包括臺灣的獨立,最早的臺獨綱領來自中共,最早的臺獨人士包括謝雪紅、史明、李登輝都是共產黨員,臺灣光復以後的228更是離不開中共的積極參與甚至領導。換句話說,直到中共把控中國政權以前,它都是支持甚至攛掇臺灣獨立的,等到自己「當家」了,就要「統一」了。(不難想象,中共一旦失去政權,恐怕又要高呼「獨立」的口號。)
有意思的是,同樣加入了中共並且奔赴大陸實習的史明和張志忠,(史明在潘漢年領導下從事情報工作,張志忠在延安加入了八路軍),回到臺灣後,一個成了臺獨理論大師,一個成了紅統的奠基人。
這個時期的紅統,是百分之百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體制的中共同路人,他們不是像林毅夫一樣投奔了大陸,就是像張志忠一樣在戒嚴時期被肅清或SHUT UP。(這些紅統的後代我還遇到過幾個,他們現在都是激進的臺獨。)
今天的紅統,成分就複雜多了。首先,如何定義紅統?我想,同樣有兩個指標:國號、制度。那麼就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旗號,認同五星紅旗。無論他是主張武統實現一國一制,還是主張和平進入一國兩制,都是毫無爭議的紅統,或者可以謂之「赤統」。
第二種,接受一國兩制,但還不能接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主張國號各讓一步,取兩岸重疊的「中國」二字。
第三種,放棄對「中華民國」國號的堅持,接受「中國」作為國號;不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改提「和平統一中國」;還沒有接受「一國兩制」或者還沒有宣稱接受「一國兩制」。這一種,以新黨郁慕明和王炳忠為代表(我查證了一下,他們貌似還沒有公開表示支持一國兩制),在放棄「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以後,準備用什麼樣的途徑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我還看不清楚,所以暫且歸在藍統和紅統之間的模糊地帶,稱之為「藍紅統」。
第四種,今年前往大陸參加閱兵的連戰等人,以及支持他或為他辯護的人,包括一開始反對他而後又表示諒解他的人。即便很多人還堅持中華民國的國號和民主憲政的制度,他們已經開始接受中共的歷史觀敘述,或者願意後退一步「共寫歷史」。這究竟是投降還是仿效中共以退為進的「國共合作」呢? 就假設有人是抱了後面的打算,我也敢斷言不會成功——歷史上的國共合作,沒有一次國民黨不是輸得當褲子,更何況今天國民黨愈加鬆散的組織結構和日趨模糊的意識形態,完全無法抵禦中共的統戰攻勢。
第三種和第四種,要不要算作紅統,我更是糾結。我心裡面認為他們已經紅了,而且一不小心就會紅得發紫了,但要說他們是紅統,我又心痛。因為曾幾何時,他們都是我敬重的前輩,都是反共的先鋒!
郁慕明曾經是全美中國同學反共愛國聯盟最為激進的右派學生,曾經是中華民國的最忠實捍衛者之一,為什麼現在連國號都願意改了?6月份我們才讚揚了他在臉書上回應要他滾回中國的獨派:「有骨氣的中國人,就是要把自由民主帶回中國!」,9月份他就義無反顧地出席了北京主持的閱兵。難道他寧肯做李宗仁也不要做蔣中正?經常揮舞五星紅旗的愛國同心會,很多大陸人可能想不到,其會長曾經是從毛澤東治下冒險逃亡到香港再輾轉到臺的反共義士,並組織過極右的中華民國反共愛國陣線。對於他們的突變,一般人解釋說是被金錢收買了,我不能夠完全同意,因為我也遇到太多在大陸全無利益可言的普通老兵,抱有同樣的態度。
除了現實政治的需要,這一塊我今天來不及講了,從藍統到紅統,這是怎樣的一條心路?
既然他們都是,或者曾經是三民主義的擁趸,我下面就試著從民族、民權、民生三個方面來探析他們觀點的演化。(在座如果有綠營的朋友,下面的話如果有所冒犯,請你們諒解,我必須站在藍統的立場才可以進行這個剖析。)
民族
通常認為統派和獨派的矛盾,在於一方要保持領土完整,一方要住民自決。有句傳言是,「寧予中共,不予台獨」,「先保領土,再圖民主」。但据我的觀察,對難忘清廷割地賠款恥辱記憶的深藍而言,「領土完整」固然重要,也不過是一個相對抽象的表象。舉個例子,有一位中華民國最有影響的前三位開國元勛的後人,,他是極其堅定的統派,痛恨臺獨,李登輝還是國民黨主席的時候,他差點利用自己的身份要帶炸藥包抱住李登輝同歸於盡。但是,他又極其推崇達賴尊者,談起自己作為第一名採訪達賴喇嘛的中國記者的往事就眉飛色舞,他完全諒解藏人渴望自治甚至獨立的立場。這說明,他雖然是熱愛中華民國的所謂「大中華」統派,並不是無條件地堅持「領土完整」,他對臺獨的憎厭並非來自對領土的執念。
真正令統派和獨派水火不相容的,是歷史觀(包括文化觀)的強烈衝突(這一點也論證了為什麼淺藍和淺綠可以走得比較近,因為他們的歷史觀和文化觀沒有多大差異),而歷史觀又決定了國家認同。
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的積弱、帝國主義的霸凌,是老一輩國民黨人揮之不去的屈辱。八年血戰好不容易揚眉吐氣,位列戰後四強,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光復被清廷割讓五十年之久的臺灣,頒行憲政,不料又被叛亂的中共戰敗。為了捍衛中華民國的道統和法統,大陸軍民轉進臺灣,一面繼續反共復國的事業,一面和本省人民一起胼手胝足把臺灣建設成三民主義模範省,使臺灣經濟飛昇,同時頂著「獨裁」的罵名,貫徹訓政理想,實踐地方選舉,為臺灣民主打下紮實的根基。這,就是藍統的歷史觀。他們深信,儘管大陸很大,臺灣很小,相較紅色中國,播遷臺灣的自由中國才是中華民族未來的道路,才是歷史的勝利者。
然而,臺灣解嚴以後,停止了一切反共教育,同時放開了對臺獨論述的限制,國民黨人驀然發現,他們又遭遇了一個「共產黨」(他們稱為「少年共產黨」),又一次步步敗陣、潰不成軍。他們不明白,他們為臺灣獻出了青春,卻一下子變成了「中國豬」、「支那狗」、「清國奴」,而一直把臺灣當作殖民地、把絕大多數臺灣人當作次等非公民對待的日本,卻被從未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年青人追懷、甚至為日本戰敗嚎哭;他們引以為傲的國旗被視為垃圾丟擲,他們為之自豪的中華文化被當作裹腳布唾棄。他們到死都想不明白,他們被傷透了心。
人說「遠香近臭」。每日被歷史觀截然相反的綠營用「去中國化」和「憶苦思甜」折磨得氣惱不堪的藍紅統,愈來愈覺得身邊的民進黨比遙遠的共產黨更可恨。這時候長袖善舞的共產黨遞上了橄欖枝,共產黨高明的統戰語言使還沒有直接吃過共產黨虧的藍統感覺,原來中共不像兩蔣描述的那麼猙獰?或者鄧小平以後的中共已經脫胎換骨,不再是毛匪時代的中共?胡錦濤對國軍抗戰主力的承認,更是增強了藍紅統對中共的正面印象。一邊是罵自己「中國豬」的皇民,一邊是言必稱「中國」的中共,藍紅統很自然地在國家認同上靠近了後者。其中的一部分,由於不滿國民黨的懦弱無能,甚至對「中華民國」也產生了動搖的情緒;與之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在國際上蒸蒸日上的強勢,撫慰了他們的落寞,使他們敬佩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民權
我一直說,藍紅統的問題在於,他們把民族和民生放到了民權的前面。為什麼會這樣呢?首先,右翼保守主義的意識形態決定了他們對民主的追求持漸進的態度,不少人聽信中共統戰的謊言,將大陸的現狀誤讀為和當年國民黨一樣的「開明專制」或「訓政」,是漸進民主的一個階段。同時,「要求國民黨嚴守規則自己卻不守規則」的綠營、「在民主國家衝撞正常法治」的太陽花運動和反課網更增強了他們對左翼社運的反感,在他們看來,民進黨的所作所為和1949年前的共產黨毫無二致,是欺騙式民主,他們開始懷疑臺灣民主走向了民粹,進而甚至有人產生了「中國人就是賤,有民主就糟蹋,一定要讓中共來管他們才舒服」的激憤情緒。柯文哲的勝選和其他一些政治素人的業務素質和道德素質,更使他們質疑允許空降的選舉制度,網上還出現了中共對官員的層層甄選才是正道的說法。還有一些人,雖然心裡很清楚中共專制,也很同情民國派的民主人士,但對大陸民主化的前景,有著悲觀的預見,認為還需要上百年才可能實現。
半個月前薛偉兄很惋惜地對我說,你錯過了國民黨全力支持民運的好日子。我開玩笑的回答,是他們錯過了我。玩笑歸玩笑,民運早期對中華民國和國民黨的「中共狼奶式」誤解、一部分人在國民黨失勢後向綠營的投靠、民運自身的其他諸多問題,也使國民黨對大陸民主運動的態度,從鼎力支持走到了極度失望的地步,使一部分人產生了共產黨體制內技術官僚素質更高,不如效法共產黨進入國民黨內部的辦法進到中共體制內去改造中共的天真設想。
既然推翻中共這麼難,不如先使民生富饒,再徐圖緩進民主,這是不少藍營前輩在為民憲派青年的努力感動、為後繼有人欣慰的同時,給我的忠告。
民生
我前面說了,不是每個人都是因為利益的誘惑親共。我見過一些全無藍綠色彩表現、純粹為利益親共的商人,也見過許多在大陸沒有一單生意,僅僅因為老家來信說日子過好了、比以前富裕了,就原諒了中共屠殺家人的血海深仇的老國民黨人。我不能說我不感動,因為他們是真的那麼愛中國,他們以為,只要人民過得好了,什麼都好。他們將共產黨從改革開放開始劃分水嶺,他們恨毛尊鄧,以為共產黨已經改邪歸正,並高度肯定中共的經濟成就。
他們忘了,中國的經濟騰飛,不是共產黨努力的功勞,而是共產黨鬆了繮繩的結果。我們中國人民有勤勞,有智慧,有什麼做不到?沒有共產黨,中國可以騰飛得更高。
除了民族、民權、民生幾個方面的信念動搖,中共宣傳機器尤其今年閱兵對藍營歷史觀的侵蝕更讓我焦慮。去年我在中央黨部就遇到了一個來串門的老兵,他認為蔣介石丟失大陸無能,毛澤東統一中國有功。甚至有不少臺灣人被洗腦,接受了中共和左派關於國民黨腐敗失國的論述。我一向認為歷史觀可以嚴重地影響政治觀。這些歷史觀被動搖的人完全顛覆了藍營的反共傳統,認為一切兩岸對立都是應該摒棄的「內戰思維」。
如果說藍營最初打算與中共的合作僅限於聯手牽制臺獨,如果說十年前連戰的破冰之旅真有回大陸推行兩黨制的抱負,如果說革新保台派「親共」的態度真是出於「用中共來遏制臺獨『更徹底地賣台』或『毀滅臺灣』,同時利用臺獨使中共向自己讓步、爭取時間以拖待變」的苦心,我恐怕這一切今天都已成泡影!在藍營的追隨者受到中共統戰論述排山倒海的腐蝕以後,在國臺辦設立了專門拉攏民進黨的分部以後,在習近平這樣的赤紅子弟完全不甩統派、蔑視統派、越過統派來「收復臺灣」以後,臺灣藍營已經徹底落入了中共的陷阱,動撣不得。
我前面總結的四種紅統或類紅統裡面,除了具有紅色淵源的赤統,並不都是像早期的紅統一樣心甘情願、同心同德。哪怕白狼張安樂也有他心境複雜的打算。
有一句話,「台獨是中共逼出來的」,我不能完全同意;另一句話「深藍是台獨逼紅的」,我是深有體會。或許藍營出現紅統有其內在的因素,但綠獨無疑是這一轉化的最強大的催化劑,而國民黨的懦弱無為和對本黨傳統意識形態的不自信乃至迴避就是他們滑向紅統的最後一推。
要知道,對於藍統而言,被綠獨欺負也罷了,更重的一擊是,國民黨的領導們竟然也處處迎合綠營、步步退讓、事事小心、句句模糊,不敢提三民主義,不敢提中華民國,不敢提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這次國民黨本土派籌組「臺灣國民黨聯盟」和換柱折騰以後,一位昵稱「喬治·華盛頓」的網民寫下了這麼一段話:「中國國民黨最好趕快改名,有種就配合綠倭連國旗國號都改,不改也是糟蹋,所以應該趕快改,讓我全家都能名正言順、心安理得地徹底 唾 棄 你 !替 共 黨 提 燈 籠 帶 路 !!」
這是臺灣深藍相當典型的一個心理。這段話,是一名未必喜愛中共的深藍對國民黨高層發出的嚴重警告!
後記:因為發言時間有限,很多問題無法展開,我以後再寫文章補充。同時我想告訴大家,我在臺灣的一些朋友已經在網路上自發組成了「中華民國正藍聯盟」以對抗紅統言論,挽救藍軍轉紅的趨勢。我自己是從一個大陸藍的角度來觀察臺灣藍統的紅化;這些臺灣朋友身在其中,感受更為深刻。我在網刊已經登載了幾篇相關文章,如江翔宇的《綠獨和紅統》,接下來馬上要推出許劍虹的深度分析《為什麼他們都支持連戰》,歡迎關注。